壹艾三写作
  • 首页
  • 古诗词
登录/注册
  • 首页
  • 古诗词
  • 登录/注册
  • 位置:
  • 首页
  • 古诗词
  • 搜索

古诗词数据库

诗歌和词作、古典文集、内涵丰富。

诗经 唐诗 宋词 古典文集

中华古诗词

中华古典文集数据库,收录了包含唐诗、宋诗、宋词和其他古典文集。

收录古诗词: 0
收录作者: 0

返回古诗词
朝代:唐
先秦 西汉 新莽 东汉 魏晋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宋 元 明 清
作者:
刘禹锡 王建 张籍 孟郊 李益 卢纶 韦应物 戴叔伦 柳中庸 顾况 李端 皎然 司空曙 元稹 韩竑 张继 柳宗元 元结 刘方平 岑参 更多
标签:
沙场豪迈 英雄 诗经 送别诗 别离诗 五言绝句 日常生活 剥削 农民 疾苦 沉痛 战争 战败 行军环境 将士 思乡 唐诗 诗仙 五言律诗 全唐诗 更多

PS: 已检索到 0条数据

咏方广诗

圣寺闲栖睡眼醒,此时何处最幽清?满窗明月天风静,玉磬时闻一两声。(见宋陈田夫《南岳总胜集》卷中)。

—— 李白
宿无相寺

头陀悬万仞,远眺望华峰。聊借金沙水,洗开九芙蓉。烟岚随遍览,踏屐走双龙。明日登高去,山僧孰与从?禅床今暂歇,枕月卧青松。更尽闻呼鸟,恍来报晓钟。(详后,以上四首,皆转录自常秀峰等著《李白在安徽》。)(〖1〗《李白在安徽》云:此诗刻于清道光十年《重建无相寺碑记》。无相寺在九华山头陀岭下,旁有一泉,名金沙,李白在九华时曾游此。无相寺建于唐初,治平元年赐额,道光间重修。此诗保存有两种可能:一,无相寺旧时碑文刻有此诗;二,为康熙时礼部尚书吴襄收藏,吴姓修寺捐资最多。)。

—— 李白
炼丹井

闻说神仙晋葛洪,炼丹曾此占云峰。庭前废井今犹在,不见长松见短松。(见《宛陵郡志备要》卷一。又见嘉庆《宁国府志》卷二四)(〖1〗《李白在安徽》云:井在九华山卧云庵北面。)。

—— 李白
秀华亭

遥望九华峰,诚然是九华。苍颜耐风雪,奇态灿云霞。曜日凝成锦,凌霄增壁崖。何当余荫照,天造洞仙家。(见《青阳县志·艺文志》及《九华山志》卷八)(〖1〗《李白在安徽》云:秀华亭在九华山麓,五溪桥侧,延寿寺前。亭已圮,遗址犹存。)。

—— 李白
独坐敬亭山(其二)

合沓牵数峰,奔地镇平楚。中间最高顶,髣髴接天语。(见《宛陵郡志备要》。又见嘉庆廿年刊洪亮吉纂《宁国府志》卷二四)。

—— 李白
地藏菩萨赞

本心若虚空,清净无一物。焚荡淫怒痴,圆寂了见佛。五彩图圣像,悟真非妄传。扫雪万病尽,爽然清凉天。赞此功德海,永为旷代宣。(同前)。

—— 李白
观佽飞斩蛟龙图赞

佽飞斩长蛟,遗图画中见。登舟既虎啸,激水方龙战。惊波动连山,拔剑曳雷电。鳞摧白刃下,血染沧江变。感此壮古人,千秋(一作「载」)若对面。(见《李太白文集》卷二十八)。

—— 李白
太华观

厄磴层层上太华,白云深处有人家。道童对月闲吹笛,仙子乘云远驾车。恠石堆山如坐虎,老藤缠树似腾蛇。曾闻玉井金河在,会见蓬莱十丈花。(同前)。

—— 李白
别匡山

晓峰如画碧参差(碑作「参差碧」),藤影风摇拂槛垂。野径来多将犬伴,人间归晚带(碑作「待」)樵随。看云客倚啼猿树,洗钵僧临失鹤(一作「鹭」,或作「鹜」)池。莫怪无心恋清境,已将书剑许明时。(见光绪《重修江油县志》卷二十四)(陈广福《李白的〈别匡山〉诗考》谓江油县匡山书院存宋熙宁元年《勅赐中和大明寺住持碑》,碑文云:「玄宗朝翰林学士李白字太白,少为当县小吏,后于此山读书,于乔松滴翠之平有十载。」文中录此诗。)。

—— 李白
江夏送倩公归汉东(幷序)

彼美汉东国,川藏明月辉。宁知丧乱后,更有一珠归。(录自影宋蜀刻本《李太白文集》卷二十七)。

—— 李白
攻玉赋附卞生追怨之歌

昔之玉在石,石在山,山有玉兮隐其间。今则石为错,玉为环,环亦献兮君解颜。遂与生刍为比,与郄桂同攀。岂辛勤于道路,徒抱泣于荆蛮。(见《文苑英华》卷一一五)。

—— 赵昂
批答安禄山贺雪兼赐口号(题拟)

腊月忻三{白}(日),嘉平安四邻。预知天下稔,先为物华春。(见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《安禄山事迹》卷上)(〖1〗《安禄山事迹》:「其〖天宝九载〗冬,久无雪,至十二月十四日乃雪,禄山表贺焉。玄宗批答兼口号以赐之曰〖诗略〗。其见重如此。」)。

—— 玄宗皇帝李隆基
送道士薛季昌还山(补序)

空(按:此诗《全唐诗》卷三已收入。兹据唐李冲昭《南岳小录》补序。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第五十一册收宋陈田夫《南岳总胜集》卷下,载此序异文较多,另录如次以备攷:「炼师志慕玄门,栖心南岳。及登道箓,忽然来辞,愿归旧山,以守虚白。不违雅志,且重精修,若遇真人灵药,时来城阙也。」)。

—— 玄宗皇帝李隆基
诗送玄静先生归广陵(幷序)

默受王倪道,逾深尹喜师。欣同八景会,更叶九丹时。鸾鹤遥烟境,江山渺别思。当迁洞庭日,留念上京期。(以上三首幷见《正统道藏》本元刘大彬撰《茅山志》卷二)(按:据同书同卷附玄静先生等表奏,前二诗中之一首为天宝十载九月十四日由内侍袁思艺宣𠡠。又玄静先生即李含光,为茅山宗第十三代宗师,事迹详《颜鲁公文集》卷七《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》。〖1〗《舆地纪胜》卷十七《建康府》「碑记」云:「《赐李炼师诗诏》,唐道士任良友书。玄宗所赐诗,凡三首,贞元十四年刻石。在茅山。」)。

—— 玄宗皇帝李隆基
诗送玄静先生暂还广陵(幷序)

杨许开真箓,夫君密契传。九星连紫盖,双景合丹田,玉简龟台职,金坛洞府仙。犹期御风便,朝夕候泠然。

—— 玄宗皇帝李隆基
诗送玄静先生赴金坛(题拟)

紫府烟霞士,玄宗道德师。心将万籁合,志与九仙期。绝俗遗尘境,同人喜济时。访经游玉洞,敷教入瑶墀。茅岭追余迹,金坛赴远思。阴宫春旧记,阳观饬新祠。缅想埋双璧,长怀采五芝。真灵若可遇,鸾鹤伫来兹。(详后。此首又见《嘉定镇江志》卷二十)(按:《茅山志》卷二收玄宗赐李玄静先生𠡠书二十四通,此诗见第三道𠡠内。此𠡠书全文录如次:「𠡠。广陵李炼师,上清品人也。抗志云霞,和光代俗。为予修福灵迹,将赴金坛,故赋诗宠行,以美其志。〖诗略〗尊师抱一守中,探微昭远,能回贞洁,发挥道门。遂与太和先生启是仙宗,起予虔奉,崇饬灵迹,广求真经。则诗以宠行,物将厚意,永慰歧路,以彰礼贤也。所谢知。」又按,据同书同卷所附玄静先生等表奏,知此诗为天宝六载九月二十五日作,由高力士宣赐。)。

—— 玄宗皇帝李隆基
寄云门亮师

玄度常称支道林,南山隐处白云深。一去人间长不见,千峰万壑树森森。(同前书卷七)。

—— 卢象
紫阳真人歌(幷序)

君不见先生耳鼻有仙骨,自号狂生中有物。金华侍讲三十年,儿戏公卿与簪笏。青门抗行谢客儿,健笔连羁王献之。长安素绢书欲徧,主人爱惜常保持。每叹二疏不足道,复言四皓常枯槁。去年寝疾弥数旬,神鬼盈庭谋一老。长男泣血求司命,少女{颦}(频)眉诵《灵宝》。还如简子复归来,更与洪崖同寿考。上书北阙言授箓。税驾东州愿修道。初闻行路犹未信,果达吾君谓之好。山阴旧宅作仙坛,湖上闲田种芝草。镜湖之水含杳冥,会稽仙洞多精灵。须乘赤鲤游沧海,当以群鹅写道经。皇恩赠诗四十字,明主赐金三十镒。供帐倾朝一送归,双童驷马从兹出。回看紫绶若轻尘,远别青门嗟故人。鸳鹭差池攀羽盖,虹霓夭矫翊车轮。田田列侍浮丘伯,曾子荣过朱买臣。余高若是有先觉,灭迹归根从大朴。千载悠悠等令威,十洲漫漫思方朔。归去来,青牛顿足少迟回。忽然云雾不相见,唯有飘飘香气来。(见宋孔延之编《会稽掇英总集》卷二)。

—— 卢象
来往如梦偈

亦知(《景德传灯录》作「视生」)如在梦,睡(《景德传灯录》作「梦」)里实是闹。忽觉万事休,还同睡时觉(《景德传灯录》作「悟」)。智者会悟梦,迷人信梦闹。会梦无(《景德传灯录》作「如」)两般,一悟无别悟。富贵与贫贱,更亦无别道(《景德传灯录》作「更无分别路」。《祖堂集》卷三、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五、《五灯会元》卷二)。

—— 本净
善恶二根不实偈

善既从心生,恶岂离心有。善恶是外缘,于心实不有。舍恶送何处,取善令谁守?伤嗟二见人,攀缘两头走。忽悟无生本(《景德传灯录》作「若悟本无心」),始会(《景德传灯录》作「悔」)从前咎。

—— 本净
  • 上一页
  • 898
  • 899
  • 900
  • 901
  • 902
  • 903
  • 904
  • 905
  • 906
  • 907
  • 下一页
Copyright © 2024-2025 1ai3.com 壹艾三写作网 黑ICP备20004286号-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