壹艾三写作
  • 首页
  • 古诗词
登录/注册
  • 首页
  • 古诗词
  • 登录/注册
  • 位置:
  • 首页
  • 古诗词
  • 搜索

古诗词数据库

诗歌和词作、古典文集、内涵丰富。

诗经 唐诗 宋词 古典文集

中华古诗词

中华古典文集数据库,收录了包含唐诗、宋诗、宋词和其他古典文集。

收录古诗词: 0
收录作者: 0

返回古诗词
朝代:唐
先秦 西汉 新莽 东汉 魏晋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宋 元 明 清
作者:
刘禹锡 王建 张籍 孟郊 李益 卢纶 韦应物 戴叔伦 柳中庸 顾况 李端 皎然 司空曙 元稹 韩竑 张继 柳宗元 元结 刘方平 岑参 更多
标签:
沙场豪迈 英雄 诗经 送别诗 别离诗 五言绝句 日常生活 剥削 农民 疾苦 沉痛 战争 战败 行军环境 将士 思乡 唐诗 诗仙 五言律诗 全唐诗 更多

PS: 已检索到 0条数据

咏江上溺死女子(题拟)

二八谁家女,漂来倚岸芦。鸟窥眉上翠,鱼弄口傍珠。。

—— 江油令
桃源行

武陵川径入幽遐,中有鸡犬秦人家,家傍流水多桃花。桃花两边种来久,流水一道何时有?垂条落蕋暗春风,夹岸芳菲至山口。岁岁年年能寂寥,林下青苔日为厚。时有仙鸟来啣花,曾无世人此携手。可怜不知若为名,君任(一作「往」)从之多所更。古驿荒桥平路尽,崩湍怪石小溪行,相见维舟登览处,红堤绿岸宛然成。多君此去从仙隐,令人晚节悔营营。(见《文苑英华》卷三三二)(按:明刻本《文苑英华》收此诗失署名,《全唐诗》卷七八六遂收归无名氏。按《吟窗杂录》卷四六收包融《武陵桃源送人》一首,前二句与此诗二句同,后二句作「先时见者为谁耶,源水今流桃复花」。《全唐诗》卷一一四已收入。《吟窗杂录》为北宋末蔡传编,保存唐诗甚丰,惟多为节录。其录为包融诗,当可信。《英华》所录前三句,疑脱去一句。)。

—— 包融
赠崔沔

接闬共怀铅,齐生俎贲玉。(见《文苑英华》卷七○二崔祐甫《齐昭公崔府君集序》引)(按:崔祐甫文称为「赠祐甫先君左仆射」诗,系以祐甫身份而言,非日用诗题。今另拟题。)。

—— 崔日用
赠崔沔(题拟)

棣华袭韡萼,桂树连芳根。

—— 崔日用
古石之歌

江东藏瑞简,济北蕴兵书。若非平固湖中鴈,定是昆明池里鱼。(见《文苑英华》卷三一《古石赋》附)。

—— 郑惟忠
奉使蒲州返辔奉答圣制(题拟)

归来朝帝□,忽□(疑为「逢」字)钧天响。悬知浐水游,绝胜汾川赏。(见前书同卷高宗《过栖岩寺》附刻韦元晨《六绝纪文》引)(按:此诗为「大周长安二年」作,诗题据韦文拟。)。

—— 姚崇
五言过栖岩寺

鹫岭高不极,延睇俯何宫?城郭千年在,烟云万里通。坐忘荣与利,行悟□将□(当为「空」字)。愿假慈悲力,微资燮理功。(见清胡聘之《山右石刻丛编》卷五)(按:此诗原刻高宗诗后。题下署:「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姚元崇。」)。

—— 姚崇
训崔长史公石桥[咏]

□壮雄规□,□□在□□。□空歇灭(下缺)。(见《文物参考资料》一九五七年第三期刊俞同奎《安济桥补充文献附石刻拓片》)(按:刘义诗附崔恂诗后,惜漫漶太甚,仅余十数字。崔恂诗已收入《全唐诗补逸》卷五。俞文又谓同时所出有另一石,前半已漫漶,后数行尚可辨,可确定二诗作年,录如次:□元八年九月□□□□□□李于时□□□□□崔恂任深州□史□□□还此桥过喜其壮丽命旧诗云□志并七年春。俞同奎考定「□元八年」为开元八年,幷谓崔恂七年春另有一诗刻石,迄未发现。)。

—— 刘义
奉酬龙门北溪作(存目)(按:《文苑英华》卷一六六以此诗为知古作。《唐诗纪事》卷十四则以为魏奉古诗,《全唐诗》卷九一据以收入。《全唐诗》同卷知古小传称「存诗五首」,实收仅四首,或即因临时抽出此诗而未及改传。龙门北溪唱酬为先天元年事,韦嗣立首倡,继和者有张说、崔日知、崔泰之等。张说序仅称崔、韦,未言魏。时知古已入推崇,奉古则位尚卑。以情理揆之,以作奉古诗为近是。因《英华》成书较早,姑存目以备考。)

空。

—— 魏知古
应制和蔡孚偃松篇

大厦已成无所用,唯将献寿答尧心。(《唐文拾补》卷十八韦璞玉撰《大唐故朝议郎京兆府功曹上柱国韦君墓志铭》引)。

—— 韦希损
诗(附存)

万里赴戎机,关山度若飞。朔气传金柝,寒光照铁衣。(见明刻本宋佚名编《锦绣万花谷后集》卷十四「将帅」类)(按:此四句即《木兰诗》中后人以为极似唐人所作之句。《万花谷》收佺期《塞北二首》摘句后,又收此四句,署「前人」。未祥编者另有所据抑疏忽致误。今人或主《木兰诗》为唐初人所作。今姑录出附存佺期名下,以供研究者)(采择。又按:同治《泉州府志》卷七有沈佺期大小潘山七律二首。佺期未入闽,二诗亦不类初唐诗,疑为后代同名者作,今不录,附识于此。)。

—— 沈佺期
琼州(题拟)

异哉寸波中,露此横海脊。举首玉簪插,忽去银钉掷。身大何时见,夭矫翔霹雳。铜柱威丹徼,朱崖镇火陬。(见《舆地纪胜》卷一二四《琼州》)。

—— 沈佺期
题取经诗

晋宋齐梁唐代间,高僧求法离长安。去人成百归无十,后者安知前者难。路远碧天唯冷结,沙河遮日力疲殚。后贤如未谙斯旨,往往将经容易看。(《四部丛刊》本宋法云撰《翻译名义集》卷七「续补译师」条引唐义净三藏诗。《禅门诸祖师偈颂》卷下之下录此为「义净三藏《诫看经》」。)(按:《全唐诗》卷七八六收此诗于无名氏卷,注云:「载《翻译名义集》,云唐义净三藏作。」岑仲勉先生《读全唐诗札记》云:「按义净诗今收十二函一册,何不类附而别出于无名氏之下,岂编者未知义净三藏即义净欤。然此诗祇据《翻译名义集》录,集又署名义净三藏,终不得谓曰无名氏也。」今承斯旨而重录归义净名下。)。

—— 义净
偈

无端起知见,著相求菩提。情存一念悟,宁越昔时迷。自性觉源体,随照枉迁流。不入祖师室,茫然趣两头。(同前)。

—— 智常
偈

三身元我体,四智本心明。身智融无碍,应物任随形。起修皆妄动,守住匪真精。妙旨因师晓,终亡染污名。(同前)。

—— 智通
偈

即心元是佛,不悟而自屈。我知定慧因,双修离诸物。(见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五、契嵩本《六祖大师法宝坛经》)。

—— 法海
偈

卧轮有伎俩,能断百思想。对境心不起,菩提日日长。(见契嵩本《六祖大师法宝坛经》)。

—— 昙伦
无相颂

心平何劳持戒,行直何用修禅?恩则孝养父母,义则上下相怜。让则尊卑和睦,忍则众恶无喧。若能钻木取火,淤泥定生红莲。苦口的是良药,逆耳必是忠言。改过必生智慧,护短心内非贤。日用常行饶益,成道非由施钱。菩提祇向心觅,何劳向外求玄。听说依此修行,天堂祇在目前。(同前)。

—— 慧能
临灭偈(题拟)

兀兀不修善,腾腾不造恶。寂寂断见闻,荡荡心无著。(同前)。

—— 慧能
僧举卧轮禅师偈作此相示(题拟)

惠能没伎俩,不断百思想。对镜心数起,菩提作么长。(同前)。

—— 慧能
  • 上一页
  • 912
  • 913
  • 914
  • 915
  • 916
  • 917
  • 918
  • 919
  • 920
  • 921
  • 下一页
Copyright © 2024-2025 1ai3.com 壹艾三写作网 黑ICP备20004286号-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