壹艾三写作
  • 首页
  • 古诗词
登录/注册
  • 首页
  • 古诗词
  • 登录/注册
  • 位置:
  • 首页
  • 古诗词
  • 搜索

古诗词数据库

诗歌和词作、古典文集、内涵丰富。

诗经 唐诗 宋词 古典文集

中华古诗词

中华古典文集数据库,收录了包含唐诗、宋诗、宋词和其他古典文集。

收录古诗词: 0
收录作者: 0

返回古诗词
朝代:唐
先秦 西汉 新莽 东汉 魏晋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宋 元 明 清
作者:王重民
刘禹锡 王建 张籍 孟郊 李益 卢纶 韦应物 戴叔伦 柳中庸 顾况 李端 皎然 司空曙 元稹 韩竑 张继 柳宗元 元结 刘方平 岑参 更多
标签:
沙场豪迈 英雄 诗经 送别诗 别离诗 五言绝句 日常生活 剥削 农民 疾苦 沉痛 战争 战败 行军环境 将士 思乡 唐诗 诗仙 五言律诗 全唐诗 更多

PS: 已检索到 0条数据

敦煌唐人诗集残卷考释

右诗五十九首,钞写在伯二五五五卷,按其内容和编次,当是一个作者的诗集,可惜这个作者的姓名不可考了。这五十九首诗所表现的时间和地点,是在某一年的冬天,作者被吐蕃所俘虏,从敦煌经过阳关的南面进入退浑国界,便折向东南行,第二年夏天到达青海。在青海附近好像停留了一个较短的时期,到了秋天,又经过赤岭、白水被挟到临蕃。在临蕃,大约住了一年多的时间(从第二年秋住到第四年春)。作者被吐蕃俘虏的年代,是可以根据上述行程作推测的。从敦煌入退浑国,又经赤岭到临蕃,这些地方,正值短时期的被吐蕃侵扰或占据。所以作诗的年代,不应早于走元七六○年放弃安西四镇以前,也不能晚的七八五年敦煌陷蕃以后。作者最后所经过和被囚系的地方:赤岭、白水和临蕃,都在陇西郡的鄯城,赤岭一向是唐蕃交界上互市的地方,还立有交界碑。白水是唐兵驻守的地方,叫做绥戎职。可是作者在白水看到的是「汉家封垒徒千所,失守时更历几春。」「今时百草遍城阴,隤墉穷巷无人迹,独树狐坟有鸟吟」,则又应该是在鄯城陷蕃的时候。按公元七四一年吐蕃曾攻陷鄯城的振武军,七六三年,陇州全部陷入吐蕃。所以,若作进一步的推求,这些诗颇有可能是七四一--七六三的二十二年间之内或稍前时代的作品。作者「梦到沙州奉怀殿下」一诗很重要,也很难解。因为在封建时代对所「奉怀」的称「殿下」不应是对将军或主帅的称呼,也不可能是皇帝,难解就在这个地方。考《新唐书》卷八十《太宗诸子列传》和卷二百十六《吐蕃列传》,信安王李祎曾在七二七--九年间,奉诏与「河西陇右」诸军攻吐蕃,拓地至千里,因此,我颇疑猜作者所奉怀的殿下,就是信安王李祎。这一推测如不错,则作者被俘的年代,度该是七二七--七六三年中间。作者的身世,据《春日羁情》诗说「童身方剃削,弱冠导群迷。儒释双披玩,声名独见跻」。《晚秋羁情》诗又说「悄焉独立思畴昔,忽尔伤心泪旋滴。常时游涉事文华,今日羁缧困戎敌」。可见是一个学通儒释,颇有文华的人,所以能够被来到沙州的这位「殿下」「李祎」所赏识,叫他做了僧官或随从官员。但不幸被吐蕃所俘虏。被俘的原因不明白,由于同时被俘的人不少,可能是以地方人民和僧道的代表资格,去与吐蕃军议和,因而被虏的。作者到了临蕃好久,才知道被囚系的当中有他几个老朋友,只是「咫尺不相见」。也是为了「非论阻碍难相见,亦恐嫌猜不寄书」。还有敦煌的一个押牙四寂,却不幸死在那里了。作者的思想并不高超,只是哭愁、哭病、思念家乡,几乎在每首诗里都要「断肠」。在这样的情况之下,虽说偶尔流露出了「触槐常有志」的话,但接着就说「折槛为无蹊」,所希望的只是逃跑,或者「缧絏傥逢恩降日」。对朋友则坦直的说出「一介耻无苏子节,数回羞寄李陵书」的话。从这些表现,可以推断作者只是一个软弱文人(或僧人),并没有什么较明显的民族思想和气节。但是就唐代吐蕃史料的缺乏来说,这些诗却有很高的史料价值。可是,这个诗集为什么又传到敦煌呢?因此,颇疑作者终于脱离了吐蕃的缧絏,回到敦煌。或者是信安王李祎等在恢复了鄯城失地(石堡城)的时候,把他们解放出来。右诗十三首,格调均相似,除第一首外,又皆咏落蕃事,故可定为一人作品。第一首下题马云奇名。作者殆即马云奇。马云奇的年代和事迹无考。把第一首《怀素师草书歌》和李白的《草书歌行》(《分类补注李太白诗》卷八)相比较,可以推断他是开元、天宝年间人,他的落蕃是在公元七八七年安西、北庭陷蕃以前,而不是在以后。马云奇的诗格较高,风节亦烈。当他被吐蕃拘系的时候,他时常想到他和敌人的鬬争。他惋惜的是「战苦不成功」,所以怀念祖国以外,还常想「可能尽忠节,长遣困西戎」。他的思想和节操似比前一佚名落蕃人高一等。原载《中华文史论丛》一九八四年第二辑。

—— 王重民
Copyright © 2024-2025 1ai3.com 壹艾三写作网 黑ICP备20004286号-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